關于孩子,我們最在意的是什么?孩子吃的好不好?缺不缺維生素?能不能長大個?成績好不好?
我們在意著我們在意的,身體或是成績,那么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是什么呢?是孩子的情緒。
孩子開心不開心?為什么哭?為什么大喊大叫?這才是我們成人最容易忽略的。
孩子摔倒了,哇哇大哭,媽媽大喊起來,你怎么搞的,怎么這么不小心,笨死了,路都走不好,哭什么哭,趕緊站起來....
我們希望得到的,正是應該給予孩子的。
一個光著PP的小女孩,蹲在樹下噓噓,她媽媽站在旁邊,根本沒有考慮她很害羞,反而一直在不耐煩的催她,大部分人嘴里喊著尊重孩子,卻忽略了最基本的——接納她們的情緒.
我們會給孩子的情緒貼標簽,別人弄壞了我的玩具,我不能生氣,否則就是“小氣摳門、小心眼”,自己睡覺,我不能哭,否則就是“膽小鬼”打針吃藥不能哭,否則就是“嬌氣鬼”
接納情緒,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,其實心平氣和的接納,就是最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。
如果孩子摔倒了,不小心被石頭絆倒了。爸爸媽媽會怎么做呢?著急哄孩子,沒事沒事不疼不疼。還是伸手打石頭,你這個臭石頭,把我寶寶絆倒了,幫助孩子“報仇”。
其實,在孩子看來,桌子、小草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,如果孩子摔倒了,我們安慰寶寶的同時,讓他也安慰一下被他踢到的石頭,告訴他你把它踢疼了,你安慰它一下好不好?這樣被教育的孩子,內心是充滿愛的,充滿責任的,也懂得愛別人。
善良的人,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,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。您希望您的孩子幸福嗎?那么從今天開始重視孩子的情緒吧,幫助他們感受自己的情緒、接受并解決自己的情緒,成為幸福的人。
教育的路上,我們從未停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