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是最后一屆“傳統高考”,課改后,你的孩子該怎么教?
隨著新課改的徹底推進,2020年是最后一屆“傳統高考”。
那么,新課改下學生和家長究竟會面臨什么?新高考與我們以往的高考有什么差別?
我們先來看兩個新高考的樣題!
數學樣題

語文樣題


看完這兩個題目,很多人都是懵的,但不難看出新課改的趨勢:
1、任何一門考試,都從單一學科檢測,轉向多學科綜合能力的檢測;
2、任何學科都需要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;
3、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基礎上,邏輯思維能力變得至關重要。
總之,課改后,綜合能力強的孩子具有更大的優勢。

01、課改后,傳統教育法行不通了
過去,如果你問語文老師:“我的孩子不愛上語文課,語文成績總是分數很低,該怎么學好語文?”
你可能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:“孩子要多閱讀、多積累、找語感,還要有悟性。”乍一聽,非常有道理,但是仔細琢磨,具體該怎么操作呢?
其實課改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。
過去很多學校是以教定學:老師在上面教,孩子在下面抄,回家照著背。一篇一篇課文按照字、詞、句、段深挖,完全為了考試來學習。這樣,孩子怎么可能有興趣?



在素質教育理念中,孩子的學習實踐應該遵循這十六個字:目標引領,任務驅動,科學訓練,學科育人。
具體來說,就是要圍繞核心目標,設計非常有意思的學習任務和活動,用科學的方法訓練孩子基本知識、基本能力的掌握,最終培養出孩子的學科素養,樹立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。
而這,和全腦教育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。

02、孩子的問題,需要針對性解決
當你覺得跟孩子反復強調一個知識點,但孩子依然掌握不了的時候,你可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說話方式有問題。
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個心理軌跡可循的,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接受程度,就像你跟一年級的孩子說:“要養成擅于觀察的好習慣”,可是ta并不知道該觀察什么,怎么觀察,即使你說一百遍也沒有用。

△科學測評,掌握孩子各項能力發展情況
引領右腦倡導因材施教,個性化教學。根據每個孩子的能力發展情況,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。
引領右腦課程結合了心理學、教育學、大腦科學等領域的科學理念,根據孩子的心理成長軌跡,設置不同的培養目標,針對性地解決孩子的問題。

03、孩子會學,比學會更重要
以前我們學的是應對考試的技巧,現在孩子需要的是面向未來的能力,和對于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。孩子會學,比學會更重要。
課改之后,學校老師也應該由傳統單一知識的傳授者,成為孩子們的學伴和導師。當孩子進行分組學習,小組討論時,老師會提供工具、策略和方法,幫助學生抵達學習目標。

在這方面,引領右腦的老師們走在了課改之前。讓孩子在“學中玩、玩中學”的教育理念,我們踐行了12年,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真正的「學習者」。
成為「學習者」,光靠多聽、多看、多讀、多背是遠遠不夠的,更重要的,是要有科學的方法,并且讓孩子能夠切實使用。
引領右腦成立12年以來,一直注重培養孩子觀察、專注、認知、記憶、推理、表達、數學、空間等各項能力的培養。我們始終堅信,要培養出面向未來的孩子,能力培養比知識灌輸更重要。因為,知識總會迭代,但是能力會伴隨孩子的一生。
目前,引領右腦課程覆蓋0-18歲全齡段,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各項能力發展水平都不同,我們會根據每個孩子的能力發展情況,個性化定制培養方案,讓每個孩子都能夠變成更好的自己。
>>>
為了讓家長和孩子們更好地體驗引領右腦課程,引領右腦全國各校區均推出了【精品體驗課】,打開地圖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