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比爾·蓋茨想必沒有人不認識,前世界首富,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。據悉比爾·蓋茨13歲就開始計算機編程設計,18歲就考入了哈佛大學。連續13年成為《福布斯》全球富翁榜首富,連續20年成為《福布斯》美國富翁榜首富。

擁有成功人生的他,子女們又會是什么樣呢?
大女兒詹妮弗·凱瑟琳·蓋茨就讀于斯坦福大學,雖然是首富的女兒但是卻十分低調,很有教養,極為平易近人和接地氣,仿佛像鄰家女孩一樣,出行都是自己背著書包拖著行李箱。
在這樣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,完全可以擁有昂貴的奢侈品、奢華的派對、紙醉金迷的高端生活,那么比爾·蓋茨的家庭教育是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呢?

1.父親給予最好的愛是陪伴
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
比爾·蓋茨本人出生在美國的一個中產階層的家庭,父親是一名小鎮律師事務所的代理人,為了獲得事業上的提升,他必須通過代理離婚案、酒后駕車案等一堆辛苦活來積攢經驗,于是每天的工作量總是有很多,很多。
可即便如此,比爾·蓋茨的父親也沒有錯過孩子們的成長:孩子們睡前閱讀、學校的親子活動、家庭聚會等等都全程參與。
比爾·蓋茨也曾經說過:“兒時父親的陪伴和鼓勵雖然看起來那么微不足道,其實意義深遠。”
和大多數富豪家庭喜歡延請昂貴的家庭保姆照顧孩子不同,比爾·蓋茨在很多方面都會親力親為:他可以每天起早送孩子上學,也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孩子講睡前故事,幫助孩子復習功課,還會定期舉行家庭聚餐……
一個父親不缺席的家庭,在孩子的心中必定是一個充滿安全感的港灣,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,孩子們的身心健康自然能夠得到良好的培育。
一個家庭的溫暖,離不開父親的參與;而一個父親的威信,又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規范,成為他們應對人生磨練的武器。

2.孩子的道德發展,取決于母親
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
比爾·蓋茨的妻子梅琳達曾說:“我希望以后人們談及梅琳達·蓋茨這個名字的時候,記住的是一位優秀的母親,人生中最偉大的投資是我的三個孩子,其次才是事業。”
當然,梅琳達也是這么做的,1996年詹弗妮出生的時候,正是微軟高速發展的時期,為了更好的陪伴女兒,梅琳達辭去微軟的工作,全心全意地成為全職媽媽。
每天,她都會陪著孩子們一起看書,接送孩子上下學,準時出席家長會。
等到三個孩子全都進入全日制學校以后,她便重新投身于職場,并且將數十億資產全部用于慈善事業上,建立其享譽全球的比爾及梅琳達·蓋茨基金會。
不論是在家相夫教子還是出去工作,她都能獨當一面,給孩子們樹立起獨立自強的榜樣。
在梅琳達以身作則的培養之下,他和蓋茨的三個孩子沒有半點富家子弟的紈绔之風,大女兒詹妮弗長成了一個獨立謙遜的女孩。
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《家庭教育學》一書中寫道:“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于母親的智慧、情感和內心的激情,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,決定于有什么樣的母親。”

3.教會孩子懂得原則
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
雖然中年得子,但比爾·蓋茨的父愛卻是“愛而不溺”,他對女兒的管教十分嚴格。
雖然自己是互聯網大佬,但是比爾·蓋茨認為,小孩子在13歲開始用手機,是最合適的。于是他決定要等孩子們13歲生日那天,才會給他們買手機。
兒女向他抱怨“其他孩子都有手機,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人,這令人尷尬”,他也沒有絲毫的松口。最后,看見自己的哭鬧不管用,不得不接受了父親的原則。
即便到了擁有手機的年齡后,也是各種被限制玩手機的時間,上床睡覺和吃飯時不能玩,每天玩電腦的時間也不能超過45分鐘。
除此之外,比爾·蓋茨還嚴格控制著孩子們的零花錢,在他的要求下每個孩子都需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,并且不能向大人尋求幫助,從小就培養他們付出才有回報的勞動意識。
比爾·蓋茨說過:“培養孩子的獨立性,不是讓孩子僅僅具有獨立的意識和態度就夠了,必須讓孩子自己去經歷,自己掃除障礙,只有這樣,孩子才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和技能,才能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問題。”

4.尊重孩子的興趣
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
比爾·蓋茨家的教育準則向來是做到最好、去追尋夢想。
當年比爾·蓋茨從哈佛退學,雖然他的父親也曾為此感到沮喪,擔心兒子的未來,但是最終還是選擇尊重兒子的決定。
比爾·蓋茨父母的教育經中有非常重要的五個字:“尊重,坦承,愛。”
當比爾·蓋茨成為父親以后,他也繼續發揚著父母的教育理念,從不去干涉孩子們的職業規劃,并且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的“愛好”提供便利,幫助他們挖掘自身的潛力。
雖然零花錢給的不多,也從不鼓勵自己的孩子買奢侈品,但是對于他們的興趣愛好,蓋茨都會100%支持。
詹妮弗從小就對馬術運動很感興趣,她的夢想就是成為世界一流的騎手。詹妮弗參加比賽,蓋茨夫婦也會親自到現場為她加油打氣,現在全美馬術協會的排名里,詹妮弗排在障礙賽第19位,已然是國家級選手水平了。
一個有眼光、大格局的家庭,并不會在意眼前的得失,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,并且幸福快樂地去生活。

5.讓孩子學會自己奮斗
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◆ ◆ ◆
比爾·蓋茨夫婦曾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道:“我們的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但是我們要確保他們了解自己的能力,以及做什么走向哪里。
我們的教育理念很清晰,把大部分財產捐給慈善基金會,幫助孩子找到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東西,讓他們自由嘗試任何東西,而不是把大量金錢直接傾倒在他們身上。否則,他們可能一事無成。”
父母不可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,所謂的“貴族教育”,不是留給孩子一座金山銀山,而是讓他們成為自己人生的舵手,在驚濤駭浪中獨自揚帆,成為最好的自己。
所以,年輕的寶爸寶媽們,育兒是一件需要耐心、恒心、細心的事業,不要吝嗇自己的陪伴,更不要用威脅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,多用一點耐心,挖掘孩子的興趣,多傾聽孩子的內心需要,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,孩子們才能更好的邁向前路。